教育,需要高扬理想的旗帜
作者:转载 发布时间:2017-11-28 10:17 点击次数:
教育人,一定要高扬理想的大旗! 
记得,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:“面向未来,面对挑战,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。”不忘初心,就是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,无论我们走多远,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,马克思主义信仰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,是中国共产党人的“初心”。 
教育,也是同理,教育是培养人,培养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。那么,何以见得教育工作者要高举理想的大旗? 
因为,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,与社会需求和现实提供的文化环境相适应,即教育不是一种独立存在。也就是说,教育发展有其自身内部改革所不可超越之限。因教育改革的先天制约性,更需要我们在现实中保留一份期待,并推动社会文化进步,与之改革完善作为铺垫,今天不可实现的理想态,在未来有实现的可能。我们需要这份耐心,并有改革的执着。有理想、有梦想就更为重要! 
今天,教育的目标同样有两个,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。未来的伟大民族复兴需要建设者与追梦人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,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创新。教育就是民族的未来。然而,教育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异化,问一问老师和家长,教育的目标是什么?回答往往令人口是心非。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着力于中国梦背景下的个人发展,失去了理想,偏离了目标,民族振兴便无从谈起。 
同样的,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升官发财。尽管,很多学校以自己培养的学生上了财富榜而自豪,以自己培养了多少名人为荣。但教育的本质,是培养每个学生都成为堂堂正正的人!当然,培养官员,培养名人不是坏事,学校也可以引以为豪,但这些毕竟是少数。大多数都是普通人,教育的目标是要关注这些普通的大多数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。因此教育人一定要有点理想主义情怀! 
教育绝对不是饭碗,不是差事,甚至也不是职业,而应该是一项伟大的事业,抑或是一种虔诚的宗教,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,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;需要肉体的投入,灵魂的参与,精神生命的支撑。 
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过:对教育而言,对学校而言,一切问题,皆由文化问题产生。一切问题,皆由文化问题解决。学校的核心问题,是学校文化建设。我很欣赏耶鲁法学院院长哈鲁•德柯说的一句话: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道德”。审视手机买球官方网站培养出来的像李泰伯、费凡这样大批的优秀学生,我感到在他们身上证明了一点:有道德的人更聪明!“应试教育”虽然可以生产出一流的升学率,却无从培养出真正的科学精神,无法造就创造未来的杰出英才。 
因此,我以为,教育需要高扬理想的大旗! 
现在我们都在追寻“钱学森之问”。中国为什么培养不了世界大师级的人物,是我们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,还是缺失大学精神?我以为是后者。美国研究者对中国的大学教育进行研究后说:中国在60多年前就有世界一流的大学——西南联大。“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所大学,也是世界大学史上最杰出的大学!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,它有最完好的教育形式,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,西南联大是中国大学教育的典范!最值得人们研究。” 
其实,西南联大的成功并不难理解。永远追求真理,永远高擎理想主义的大旗,是其成功的重要魂魄。正如西南联大校歌所唱:“万里长征,辞却了五朝宫阙,暂驻足衡山湘水,又成离别。绝徼移栽桢干质,九州遍洒黎元血。尽笳吹弦诵在山城,情弥切。千秋耻,终当雪。中兴业,须人杰。便‘一成三户’,壮怀难折。多难殷忧新国运,动心忍性希前哲。待驱除仇寇复神京,还燕碣。”唯有怀抱着“千秋耻,终当雪”的爱国热忱,担负起“多难殷忧新国运,动心忍性希前哲”的历史使命,才能把自己的一颗心掏出来,化为闪亮的火炬,照亮那个时代的黑夜沉沉。 
林语堂到西南联大演讲,热泪横流,感慨万千:“西南联大物质生活不得了,精神生活了不得!” 
当时,西南联大教室狭小,电力供应严重不足。图书馆只有200个位子,每晚却要容纳2000多个学生。宿舍是土坯墙、茅草顶。每当外面风雨大作,里面就是小雨小作。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饭,米饭里沙石、老鼠屎、糠屑很多,学生们戏称其为“八宝饭”。 
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,8年时间,西南联大共培养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,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,3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,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,97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,成为真正的“大师之园”。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,一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、理想主义激情,写就了西南联大的辉煌。 
从西南联大的成功,我们懂得:教育绝对不是饭碗,不是差事,甚至也不是职业,而应该是一项伟大的事业,抑或是一种虔诚的宗教,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,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;需要肉体的投入,灵魂的参与,精神生命的支撑。 
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理想主义,就不会轻易被诱惑,被动摇,就能够远离功利,远离庸俗,就能够获得持久的动力,实现自己的理想。这令笔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些中小学名校,如春晖中学、南京师大附中……趣闻轶事异彩纷呈。 
余秋雨先生回忆道:上初中一年级时自修课的督课教师竟是著名作家郑逸梅先生;穆尼先生在青年时代出版了三四本著作,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……他深深地喟叹,一些人与事有着“穿越几十年的重量”。 
一所学校看得见的是校园,看不见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师生的行为方式。学校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,培养学生从情感开始而不是从知识开始。当学生离开学校时,带走的不仅是知识,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。学校要让孩子天性有展现的空间,智慧有表达的机会,美德在学习中扎根,梦想在勤奋中实现。 
一个人能走多远,取决于两点,即他服务于社会的意愿以及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喜爱程度。所以,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,比如拼搏精神、团队精神、领导能力、社交能力、表达能力、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。 
今天有众多学校是成功的,但请不要忘记其成功背后的艰难历程,如果没有一种超然于自身利益的思想高度与前瞻眼光,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。基础教育若能为孩子的明天的发展奠定扎实而有效的基础,而使他们在明天的社会中作为个体而特有的价值时,基础教育就从平凡走向了高远,并能闪烁其深刻且长远的光芒。 
为了明天孩子的发展,基础教育的校长要具有前瞻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眼光。教师也是人,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,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。一个民族的发展要看他的精神雅量,一个人的成长,要看他的精神气质!所以看一个人看他走多远,要看他的胸怀。人的半径有多大,是由自己决定的,只要心中有风景,处处都是绿洲,常言说,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。 
学校是文化场所,学校是和人打交道的,是思想和思想交流、情感和情感沟通、生命和生命对话的场所。当前的教育必须重塑人文精神,狠抓理想主义教育,通过培养学生高远的目标意识、良好的思维品质、坚强的个人意志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、善于合作的精神,使理想主义像一面鲜艳的旗帜,高高飘扬!
 

上一篇:教师与学校怎样应对新高考
下一篇:没有了

手机买球官方网站    |     站内搜索    |     学校概况    |     师资队伍    |     教学教研    |     学工在线    |     政教德育    |     校友工作    |     党建园地    |